首页| 决策| 关注| 廉政| 事故| 要闻| 聚焦| 法治| 视点| 科教| 纪实| 财经| 社会| 健康| 资讯| 文体| 环保| 质安| 民族| 军事

夏锋:目前是海南探索建设 自由贸易港的最佳时机

2018-04-13 10:22:4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字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中改院迟福林院长30年前就曾向中央建言把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当时叫‘特别关税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别关税制度和世界上通用的自由贸易港经济政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副院长夏锋4月3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透露。

夏锋所在的中改院成立于1991年11月1日,是以改革发展政策研究为主要业务的研究机构。迟福林院长是该院灵魂人物,曾向中央和海南省政府提供众多关键决策咨询和建议。

夏锋介绍,建省之初,海南就给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建议,目的是使海南经济特区走出一条比其他经济特区更特的新路子。但因为历史原因搁置下来。如今,海南经济实力较30年前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备,我国扩大开放的力度更大。

夏锋认为,目前应把海南打造成为自由贸易港,这是海南更大程度开放政策、开放模式的突破,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21世纪》: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年,尤其是建设国际旅游岛这八年,在你看来,是否达到了当初的预期?

夏锋:在我看来,到现在为止,海南的特区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发生历史巨变。1988年建省前,海南的GDP只有57.28亿元,突破1000亿元是2006年,花了18年时间。随后GDP从1000亿元升至2000亿元,是在2010年,花了4年。2010年海南

开始建设国际旅游岛,去年海南GDP是4462亿元。也就是说,从一个简单的数据来讲,建设国际旅游岛七年来,是海南GDP总量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海南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之所以说历史性变化,是因为2017年,海南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6%,基本上实现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即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这其实并不容易,要知道在1988年建省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南近乎一个农业社会,农业占比50%,工业不到20%,服务业31%。而且,当时的服务业是非常低端的吃住游等。1992年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农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直到2013年,海南的服务业才提高到51.7%,占据了半壁江山。2017年服务业占比为5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0%,比1987年提升了30.2个百分点。

第三,必须看到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基础设施的变化。我是2006年来海南的,当时海南没有环岛高铁,只能坐汽车到三亚。但现在从海口到三亚坐高铁只用一个半小时,整个岛转一圈仅三个小时。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环岛高铁。除了高铁,还有田字格的高速公路。

第四,国际旅游岛赋予海南的很多开放政策得到落实。比如免税购物,已经可称作海南的一个旅游新热点。海南的文化体育娱乐项目发展明显,赛事、演出等快速发展,大大丰富了旅游产品,而在2006年之前这些都比较少。

《21世纪》:除了成就,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方面是否有未达预期之处?你觉得值得反思的是什么?

夏锋:确实有不足。其实赋予海南的很多开放政策,在落地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欠缺。比如免税购物,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就是免税购物额度不足。2017年,海南人均购物消费额为3436元,低于香港、韩国济州岛的水平;2017年海南免税消费总额为80.2亿元,仅占当年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

再比如像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国九条”政策,缺少实施的细则,企业普遍反映真正落实起来比较难。但最近一条政策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注意,即对先行区内医疗机构临床急需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由海南省政府实施进口批准,在指定医疗机构使用。这对推进海南健康医疗产业开放和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

所以说,在一些开放政策方面,尽管有海南自身的原因,实际上暴露的是深层次的问题。好的开放政策是需要在中央的支持下,有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精神去推动。

我觉得时届三十年,海南需要更加解放思想。经济特区它本质上就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先行先试,解放思想。思想没有解放,那必然就是感觉处处碰墙。这一点应该向深圳学习。从现在大环境来讲,鼓励地方干部大胆改革,建立试错容错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出路在于全面开放

《21世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海南如何把握这个机遇?

夏锋:30年来,海南始终围绕着一个主线,就是开放。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开放程度大,什么时候海南就发展得快。建省之初,因为海南是离岛经济体,既是个封闭半封闭的地区,又是一个计划经济浓郁、农业占比最大的海岛,唯一出路就在于全面的开放。所以在海南建省之初,就曾提出建立特别关税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由贸易港。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机遇。

岛屿经济体,如新加坡、香港,他们发展的经验表明,岛屿经济体只有通过更大程度的开放,吸引各种投资、各种企业、各种人才进入,它才会有活力。而且岛屿经济体要的不是一般性的开放,不止是类似免税购物政策一点点的突破,它是全面的产业开放、区域开放,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的自由进出入,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

岛屿经济体所需要的开放政策力度要远远大于深圳、厦门这样的城市。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广大的腹地和内需市场,一个小的开放政策,所产生的突破效应就很明显,但海南这样“两头在外”的岛屿,需要更大程度的开放举措、比内陆地区更大力度的开放政策的支持,由此发挥岛屿经济体的独特优势。

海南建设自贸港的独特优势

《21世纪》:你认为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对海南经济会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夏锋:我认为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经济体,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最有条件的,目前也是最佳时机。它会给海南产业发展带来腾飞的机遇,也是中国向世界释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最有力的信号。

届时,海南的投资、人才、生产资料、货币兑换、航线会按照国际惯例来办,这必然会吸引高端生产要素进入,为海南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因为自由贸易港不仅仅是一个政策的突破,它是一个开放模式的突破,将为海南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计算过,如果中央能给予海南大开放上先走一步的政策,海南有条件用30年左右的时间,赶上或者超过新加坡,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绿色发展的美丽宝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的讲话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

《21世纪》:十九大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之后,上海、广东等省市已经积极地研究自贸港方案。相比二者,如果建立自由贸易港,海南的优势在哪?

夏锋:海南与他们的区位优势不一样,海南在泛南海中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其次,未来自由贸易港可能面积不同,整个海南岛有3.5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空间上会有更大的优势,投资吸引力会更大。如果存在竞争的话,那就是比一比谁的开放环境更好,哪个地方的政府办事效率更高,哪个地方更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哪个地方更有利于贸易投资便利化。

更重要的,我认为探索建设自贸港,不能就海南说海南,也不能仅仅限于技术问题来讨论。海南在全岛探索推进自贸港建设,意义并不止于为海南人民谋福祉,而是有更大的战略意义。

海南如果建立自由贸易港,它对于维护南海的权益,以开放带动开发合作,促进泛南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有重要意义。海南有条件成为泛南海合作的先导区,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格局,促进泛南海自由贸易网络的形成。海南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与东南亚各国合作紧密。所以,从泛南海、东南亚合作等战略角度考虑,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有独特优势、独特作用的。

(21世纪经济报道)

  • 决策
  • 科教
  • 廉政
  • 事故
  • 纪实
  • 财经
  • 社会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对外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Copyright@2010-2017 安防观察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中安观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院--安防观察编委会   京ICP备18002266号